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5章 拉德斯基进行曲的掌声

演出接近尾声时,台上的演奏家们在乐队指挥的引导下奏起了那首熟悉的《拉德斯基进行曲》,这首管弦乐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于1848年创作的,是老约翰最着名的代表作,经常被作为通俗的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

每年着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

自此全世界的管弦乐演出也纷纷效仿将其作为压轴曲目放在最后演奏。

当这最后的拉德斯基进行曲的旋律响起时,现场听众开始情不自禁地应和着节拍鼓起掌来。

稍微有些音乐常识的朋友都知道,现场欣赏交响乐时,鼓掌被视为是对乐团和演奏者大大的不尊重,只有当指挥的双手落下后才可以鼓掌。

如果是世界级的交响乐演出,那就更要遵守这样的礼仪。然而,凡事都有例外,在全世界最受瞩目的音乐会——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演奏现场,竟然出现了指挥家指挥现场观众鼓掌的一幕……

198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当最后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欢快的旋律响起时,听众情不自禁地应和着节拍鼓掌。

这时指挥卡拉扬很有想象力地转过身来,示意观众随着音乐的强弱和节奏来鼓掌,在卡拉扬的指挥下,鼓掌不仅没有搅扰音乐的进行,反而跟着节拍的强弱,配合着旋律,让场面显得壮观而美妙。

从此以后,每当音乐会最后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响起时,这个音乐家、乐团与听众互动鼓掌的场面就成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节目。

见到现场哈尔滨观众有节奏地鼓掌,激发了指挥的热情,他也时而转身引导大家跟随节奏鼓掌。

我和旁边的苏琦也有节奏地跟着鼓掌,这场上场下的互动,让台上的指挥也不禁频频点头,他感受到了哈市观众们的音乐素养。

演出在欢快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和观众们有节奏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

观众们久久不愿离去……我和苏琦等到大家走得差不多了,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这里,这场音乐会让我重新领悟了那句话——“好的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涤荡人的心灵”。

刚走出音乐厅,苏琦的那部摩托罗拉移动电话响了,她接起电话在一旁简单说了两句后,便满脸焦急地扭头对我说:“我爸来了,问我去哪了,我现在得赶紧回去!”

“哦,好好,别着急,我现在打车送你回去!”

叫了辆出租车,二十分钟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